【題解】


此歌選自《醫宗金鑒》,概括地說明了十二經絡的命名和十二經與人體六臟六腑的聯繫,該書系淸代乾隆年間編寫的大型醫學叢書,吳謙等主編。內容采輯自《內經》至淸代諸家醫書,分門聚類,刪其駁雜.采其精粹,發其餘蘊,補齊未備。其內容豐富,敘述簡便扼耍,並以歌訣體裁概括疾病諸證的辯證論治。考訂亦較詳實,切于實際,易學實用,流傳頗廣。


【原文】

五藏六府共包絡


太陰足脾手肺藏


少陰足腎手心藏


厥陰足肝手包絡


手足所爲三陰陽


陽明足胃手大腸


太陽足膀手小腸


少陽足膽手焦當

【注釋】

五藏:即心1肝 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含稱^五藏,同"臟"。是指胸腹腔內那些組織充實、並能貯存,分泌或製造精氣的臟器,《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

六府:即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器宮的合稱,府同腑,具有出納、傳輸傳化水穀的共同功能,《靈樞-本藏》: "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也

共:加的意思。

包絡:即心包絡,心外圍的組織器宮,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絡脈.是通行氣血的道路.合稱心包絡,一般簡稱"心包"或"包絡^,是心的外衛,有保護心臟的作用,能代心受邪,《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一邪不能容 容之則心傷,一"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 古人為了和六腑配合.五臟加上了包絡,就是所謂的"六臟",把人體表裡組織器官聯繫起來.構成統一的整體.

手足所爲三陰陽: 即手和足上的六條經脈隸屬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


所:做助詞,這裡指它所涉及的經脈1


三陰陽:即三陰三陽,人體十二臟腑,各有經脈一條,古人採取六氣作為經脈的名稱,並將陰陽各分為三個階段:就是在陽則有少陽〔陽氣初主〉太陽(陽氣大盛〉陽明(陽氣極盛)之別.總稱三陽:在陰則有少陰(陰氣初起)太陰(陰氣大盛〉厥陰(陰氣咍盡)之分,總稱三陰,人體十二條經脈的命名,是根據經脈起止點在手或足而分為手足;是依據經脈循行於四肢內側〔為陰經〉或外側(為陽經),以及經脈所屬的內臟,分為陰陽、臟腑,其中陰陽又分為三陰三陽,因此, 十二經脈的全稱,是由手或足、陰和陽,臟和腑組成的.例如:由胸至手.循行於上肢內側,屬於肺的經脈,稱為手太陰肺經

【解說】


經絡學說是針灸學的理論核心,十二經脈又是經脈理論的主體,對指導針灸臨床實踐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因其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貫串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運行氣血,營養全身, 維持生命。同時,經絡能夠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調節機體的虛實狀態,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歷代醫家極為重視經絡學說。《靈樞,經脈》:"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 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因此,又有"不誦十二經絡, 開口動手便錯"的說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adon 的頭像
    buadon

    舊人文與新醫學

    bua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