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緒 言
細目:針灸學發展簡史
在針灸學的發展過程中,代表性的著作主要包括: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醫學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
時期 |
代表作 |
著者 |
主要特點 |
肇始時期 |
《帛書經脈》 |
|
1.對十一經脈的循行分佈、病候表現、灸法的論述 |
戰國到秦漢,是針灸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時期。《內經》奠定了針灸學的基礎理論,對經絡學說、腧穴理論有精闢的論述,載有160個左右常用穴位的名稱,另對刺法、治療都有具體的記載,標誌著針灸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其中以《靈樞》所載針灸理論更為豐富和系統,故《靈樞》又稱《針經》。大約成書於漢代的《難經》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針灸學理論體系。已佚的《明堂孔穴針灸治要》應該是這一時期有關腧穴的專著。以外科聞名於世的華佗亦精于針灸,創立了著名的“華佗夾脊穴”。
時期 |
代表作 |
著者 |
主要特點 |
|
建立時期 |
戰國 |
《內經》 |
|
1.為中醫學奠定了基礎 |
漢 |
《難經》 |
|
1.論述了奇經八脈、原氣 |
|
《明堂孔穴針灸治要》 |
|
有關腧穴的專著。已佚失 |
||
|
華佗 |
創立了華佗夾脊穴 |
||
《傷寒雜病論》 |
張仲景 |
1.記載了許多針灸處方 |
魏晉到明,是針灸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時期。皇甫謐將《素問》、《靈樞》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中的針灸內容匯而為一,擇其精要,編撰成《針灸甲乙經》,共收349個腧穴,成為一部最早的體系比較完整的針灸專書,是繼《內經》之後對針灸學的又一次總結。晉代名醫葛洪撰《肘後備急方》,所錄針灸醫方109條,其中99條為灸方,從而使灸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唐代孫思邈撰有《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書,並繪製了“明堂三人圖”,成為歷史上最早的彩色經絡腧穴圖(佚)。唐太醫署負責醫學教育,內設針灸專業,為針灸學的規範教育奠定了基礎。
時期 |
代表作 |
著者 |
主要特點 |
|
發展時期 |
晉 |
《針灸甲乙經》 |
皇甫謐 |
1.收錄了經穴349個腧穴 |
《肘後備急方》 |
葛洪 |
提倡灸法 |
||
唐 |
《千金方》 |
孫思邈 |
1.提出了阿是穴(取法和應用) |
|
《外台秘要》 |
王燾 |
有大量的灸治經驗 |
||
國家針灸教育體系形成 |
北宋著名針灸家王惟一,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載有354個腧穴,並設計製成兩具銅人模型。
元代滑壽,編撰《十四經發揮》,首次把任、督脈和十二經脈並稱為“十四經”,進一步發展了經絡腧穴理論。
金何若愚提倡按時取穴法,金元名醫竇漢卿推崇子午流注,提倡八法流注,編撰的《標幽賦》是針灸歌賦中的名篇。
時期 |
代表作 |
著者 |
主要特點 |
|
發展時期 |
宋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王惟一 |
確立了354個經穴 |
設計了兩具銅人模型 |
||||
《針灸資生經》 |
王執中 |
1.搜集了許多民間散在的臨床經驗 |
||
金 |
|
何若愚 |
創立子午流注針法,建立針灸時間醫學 |
|
|
馬丹陽 |
擅用“天星十二穴” |
||
|
竇漢卿 |
擅用“八脈交會穴” |
||
元 |
《十四經發揮》 |
滑伯人 |
將任、督和十二經脈並稱為十四經 |
針灸學術在明代發展到高潮,出現了許多匯總歷代針灸文獻的著作。如徐鳳的《針灸大全》、高武的《針灸聚英發揮》,楊繼洲在家傳的《衛生針灸玄機秘要》基礎上增輯而成的《針灸大成》,可謂是繼《針灸甲乙經》之後對針灸學的第三次總結。
時期 |
代表作 |
著者 |
主要特點 |
針 |
《神應經》 |
陳會 |
|
《針灸大全》 |
徐鳳 |
評述了針灸手法 |
|
《針灸聚英》 |
高武 |
|
|
《針灸大成》 |
楊繼洲 |
對針灸學的第三次大總結記載經穴359個 |
|
《針灸問對》 |
汪機 |
對針灸學術問題設立了80多條問答 |
|
《奇經八脈考》 |
李時珍 |
|
清代是針灸學術的衰落時期,主要著作有吳謙等人撰《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廖潤鴻著《針灸集成》,李學川撰《針灸逢源》,載有361個經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針灸學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是針灸學術的繁榮時期。1987年11月,在北京召開了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暨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
6世紀時針灸傳到朝鮮、日本,16世紀傳到歐洲。1979年l2月,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推薦43種病應用針灸治療。
時期 |
代表作 |
著者 |
主要特點 |
衰退時期 |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
吳謙 |
|
《針灸集成》 |
廖潤鴻 |
|
|
《針灸逢源》 |
李學川 |
確定經穴為361穴 |
|
繁榮時期 |
|
|
建立了中醫院校、中醫醫院、研究機構,針灸作為必修課程、必設科室。形成了教學、醫療、科研的完整體系,取得豐碩成果 |
對外交流 |
西元六世紀,針灸被傳到朝鮮、日本西元十六世紀,針灸被傳到歐洲新中國成立後,針灸走向國際,世界範圍內興起針灸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