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細目一:概述

 

細目二:活血祛瘀


  活血祛瘀劑適用於瘀血證。常以活血祛瘀藥(如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參等)為主組方。因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故常配理氣藥以加強活血祛瘀的作用。此外,病證兼寒者,配以溫經散寒藥;瘀血化熱者,配以清熱涼血藥或蕩滌瘀熱藥;瘀久正虛者,又當與補養氣血藥同用。
  桃核承氣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桃仁 桂枝 大黃 甘草 芒硝
  【功用】逐瘀瀉熱
  【主治證候】下焦蓄血證。少腹拘急,小便自利,譫語煩渴,至夜發熱,甚則其人如狂
  【配伍意義】
  大黃下瘀泄熱;芒硝泄熱軟堅,助大黃下瘀泄熱。
  桂枝通行血脈,助桃仁破血祛瘀,防寒涼冰伏血脈。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組成藥物】桃仁 紅花 當歸 生地黃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殼 甘草
  即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其中熟地易生地、白芍易赤芍、枳實易枳殼)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證候】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有定處,舌質黯紅,或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唇黯或兩目黯黑,脈澀或弦緊
  此外,亦可用治呃逆日久不止,飲水即嗆,幹嘔,內熱瞀悶,心悸怔忡,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熱等因瘀血所致的病證。
  【附方】
  (1)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鮮薑、紅棗、麝香、黃酒。功用:活血通竅。主治:瘀阻頭面證。症見頭痛昏暈,或耳聾,脫髮,面色青紫者。亦治酒渣鼻、白癜風以及婦女幹血癆、小兒疳積見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熱者。
  (2)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炒五靈脂、當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烏藥、延胡索、甘草、香附、紅花、枳殼。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瘀血阻滯膈下證。膈下瘀血蓄積,或腹中、脅下有痞塊,或肚腹疼痛,或臥則腹墜似有物者。
  (3)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炒小茴香、官桂、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赤芍、蒲黃、炒五靈脂。功用:活血祛瘀,溫經止痛。主治:凝血瘀證。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少腹作脹,或月經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4)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秦艽、羌活、地龍、川芎、桃仁、紅花、甘草、沒藥、當歸、炒五靈脂、香附、牛膝。功用:活血行氣,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經絡證。症見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經久不愈者。
  通竅活血湯---頭痛昏暈,或耳聾年久 ---瘀阻頭面證---活血通竅
  膈下逐瘀湯---瘀血阻滯膈下證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少腹逐瘀湯---寒凝血瘀證 ---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身痛逐瘀湯 ---瘀血痹阻經絡證 ---活血行氣,祛風除濕,通痹止痛
  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組成藥物】生黃芪 當歸尾 赤芍 川芎 紅花 桃仁 地龍
  【功用】補氣,活血,通絡。
  【主治證候】中風之氣虛血瘀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下肢痿廢,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配伍意義】
  方中重用生黃芪為君,大補肺脾之氣,意在補氣行血
  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血為臣。
  黃芪與當歸用量比為20:1
  複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組成藥物】柴胡 大黃 瓜萎根 當歸 桃仁 紅花 甘草 炮穿山甲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主治證候】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脅下瘀腫,痛不可忍。
  【配伍意義】
  方中大黃酒浸而重用,意在蕩滌留瘀敗血;
  穿山甲破瘀通絡,消腫散結。
  瓜蔞根消瘀散結而續傷。
  七厘散(《同壽錄》)
  【功用】散瘀消腫,定痛止血
  【主治證候】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並治一切無名腫毒,燒傷,燙傷等。
  溫經湯(《金匱要略》)
  【組成藥物】吳茱萸 桂枝 當歸 芍藥川芎 麥冬 阿膠 牡丹皮 半夏 生薑 人參 甘草(無地黃)
  【功用】溫經散寒,養血祛瘀
  【主治證候】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漏下不止,月經不調,或前或後,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傍晚發熱,手心煩熱,唇口乾燥,少腹裡急,腹滿,舌黯紅,脈細而澀。
  亦治婦人宮冷,久不受孕
  【配伍意義】
  桂枝溫經散寒,通行血脈;
  半夏、生薑通降陽明之氣而散結,下通沖脈,以助祛瘀調經。
  生化湯(《傅青主女科》)
  【組成藥物】全當歸 川芎 桃仁 炮乾薑 炙甘草(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用】養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證候】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者。
  【配伍意義】
  方中重用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為君。
  童便益陰而利血脈,引敗血下行而消瘀阻。
  瘀血證證候辨識
  瘀血:痛有定處,痛如針刺,舌上有瘀點或瘀斑,脈澀
  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至夜發熱,舌燥苔黃,脈沉實      ---桃核承氣湯
  急躁善怒,入暮潮熱,唇暗目黑,舌質暗紅,脈澀或弦緊    ---血府逐瘀湯
  跌打損傷,脅下痛不可忍,舌紅苔黃,脈弦緊或數       ---複元活血湯
  跌打損傷,筋斷骨折,無名腫毒,水火燙傷,舌紅苔黃,脈弦數 ---七厘散
  半身不遂,苔白,舌質暗淡,脈緩              ---補陽還五湯
  月經不調,小腹冷痛,傍晚發熱,舌黯紅,脈沉細無力     ---溫經湯
  惡露不行,小腹冷痛,拒按,脈細澀,舌質暗淡        ---生化湯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活血祛瘀,散結止痛。
  【主治證候】瘀血停滯證。心腹刺痛,或產後惡露不行,或月經不調,少腹急痛
  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
  【功用】活血化瘀,緩消癥塊
  【主治證候】瘀阻胞宮證。婦人素有癥塊,妊娠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血色紫黑晦黯,腹痛拒按,或經閉腹痛,或產後惡露不盡,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
  鱉甲煎丸(《金匱要略》)
  【功用】行氣活血,祛濕化痰,軟堅消癥。
  【主治證候】瘧母、癥瘕瘧疾日久不愈,脅下痞硬成塊;或癥瘕結於脅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飲食減少,時有寒熱,女子月經閉止。
  瘀血證證候辨識
  瘀血:痛有定處,痛如針刺,舌上有瘀點或瘀斑,脈澀
  心胸刺痛,少腹急痛              ---失笑散
  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妊娠胎動不安     ---桂枝茯苓丸
  瘧疾日久不愈,脅下癖塊,以及癥瘕積聚,肌肉消瘦,時有寒熱,或女子月經閉止
                          ---鱉甲煎丸

細目三:止血


  十灰散(《十藥神書》)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證候】血熱妄行上部出血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或衄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
  咳血方(《丹溪心法》)
  【組成藥物】青黛 炒山梔子 瓜蔞仁 海粉 訶子
  【功用】清肝寧肺,涼血止血。
  【主治證候】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或心煩易怒,胸脅刺痛。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配伍意義】
  訶子清降斂肺,化痰止咳(又寓斂肺止血之義)。
  全方以瀉火涼肝為主,化痰止咳為輔;雖為止血之方,不用止血之藥,旨在清火而不在止血。
  小薊飲子(原載《濟生方》;錄白《玉機微義》)
  【組成藥物】小薊 生地黃 木通 淡竹葉 滑石 蒲黃 藕節 當歸 山梔子 甘草
  【功用】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證候】熱結下焦之血淋或尿血。小便頻數,赤澀熱痛,尿中帶血,舌紅脈數
  【配伍意義】
  當歸,辛溫養血和血的,既防寒涼滯血,合生地黃又使瀉火利水不傷陰血。
  槐花散(《普濟本事方》)
  【組成藥物】炒槐花 側柏葉 荊芥穗 炒枳殼
  【功用】清腸止血,疏風行氣
  【主治證候】風熱濕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證。腸風髒毒,或便前出血,血色鮮紅;或便後出血,血色晦黯;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亦可用治痔瘡出血。
  【配伍意義】
  荊芥穗疏風理血(炒用又能止血),炒枳殼行氣寬腸,合則疏風寬腸。
  黃土湯(《金匱要略》)
  【組成藥物】幹地黃(生地)灶心黃土炮附子白術阿膠黃芩甘草
  【功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證候】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先便後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亦可用治脾氣虛寒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
  【配伍意義】
  本方重用灶心黃土溫中止血。
  阿膠、地黃養陰潤燥,補血止血,既顧陰血之虛,又助止血之效;
  全方補止兼施,寒溫並用,剛柔相濟,溫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陽。
  出血證證候辨識
  咳嗽痰中帶血,心煩易怒,胸脅刺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咳血方
  尿中帶血,小便赤澀熱痛,舌紅脈數             ---小薊飲子
  便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黃土湯
  便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紅脈數              ---槐花散
  上部出血證,血色鮮紅,舌紅,脈數             ---十灰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adon 的頭像
    buadon

    舊人文與新醫學

    bua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