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細目一:概述
一、適用範圍
“外風”宜疏散,“內風”宜平息。
二、應用注意事項
細目二:疏散外風
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川芎荊芥防風白芷羌活細辛甘草薄荷(茶)
【功用】疏風止痛。
【主治證候】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目眩鼻塞,或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
【配伍意義】
薄荷疏風散熱,清利頭目;
茶葉苦寒清降之性,既可上清頭目,又能制約風藥之溫燥,更使升中有降,以防溫燥升散太過而傷正。
大秦艽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藥物】秦艽防風川羌活獨活細辛白芷
熟地黃川芎當歸白芍
生地黃黃芩石膏
白術茯苓甘草
【功用】疏風清熱,養血活血。
【主治證候】風邪初中經絡證。口眼歪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苔白或黃,脈浮或弦細。
牽正散(《楊氏家藏方》)
【組成藥物】白附子白僵蠶全蠍
【功用】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主治證候】風中頭面經絡。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動者,舌淡紅,苔白。
小活絡丹(原名活絡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證候】風寒濕痹。肢體筋脈疼痛,或麻木,或拘攣,或關節伸屈不利,或疼痛遊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脈沉弦或澀。
亦可用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或經絡中有濕痰瘀血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者。
玉真散(《外科正宗》)
【組成藥物】南星白附子天麻
白芷防風羌活
【功用】祛風化痰,定搐止痙。
【主治證候】破傷風。牙關緊急,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至咬牙縮舌,脈弦緊。
消風散(《外科正宗》)
【組成藥物】
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苦參木通蒼術當歸生地胡麻石膏知母甘草
【功用】疏風除濕,清熱養血。
【主治證候】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抓破後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配伍意義】
本方寓“治風先治血”,使“血行風自滅”之義。
細目三:平息內風
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組成藥物】羚羊角雙鉤藤霜桑葉滁菊花鮮生地生白芍淡竹茹京川貝茯神木生甘草
【功用】涼肝息風,增液舒筋。
【主治證候】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甚則神昏痙厥,舌質絳而幹,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
【配伍意義】
川京貝、淡竹茹清熱化痰;
生甘草合白芍柔筋緩急而舒攣
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藥物】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白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功用】鎮肝息風,滋陰潛陽。
【主治證候】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角漸形斜,甚或眩暈顛僕,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後不能復原,脈弦長有力。
【配伍意義】
茵陳、川楝子、生麥芽三味,既清泄肝陽之有餘,又順肝木之性,使鎮潛平降而無傷肝之弊。
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藥物】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用】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證候】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舌紅脈弦(或數)。
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組成藥物】雞子黃幹地黃生白芍麥冬生龜板鱉甲生牡蠣麻仁阿膠五味子炙甘草
【功用】滋陰息風。
【主治證候】陰虛風動證。神倦瘈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