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單元 足厥陰肝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顛。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習題】
下列何經循行“環陰器”
A.足太陰脾經
B.足陽明胃經
C.足太陽膀胱經
D.足厥陰肝經
E.足少陽膽經
『正確答案』D
下列何經循行到達巔頂
A.手少陰心經
B.足少陰腎經
C.手厥陰心包經
D.足厥陰肝經
E.手太陰肺經
『正確答案』D
肝經在循行中,未與以下何臟腑發生聯繫
A.肝
B.膽
C.肺
D.胃
E.心
『正確答案』E
肝經在循行中,未與以下何處發生聯繫
A.喉嚨
B.唇內
C.耳中
D.目系
E.頰部
『正確答案』C
二、主治概要
肝、膽、脾、胃病證,婦科、少腹、前陰病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大敦(LR l)並穴
【定位】足大趾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疝氣、少腹痛;遺尿、癃閉、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證;月經不調、崩漏、陰縮、陰中痛、陰挺等月經病及前陰病證;癲癇、善寐。
2.行間(LR 2)滎穴
【定位】足背,當第l、2趾間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歪等肝經風熱病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陰中痛、疝氣;遺尿、癃閉、五淋等泌尿系病證;胸脅滿痛。
3.太沖(LR 3)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l、2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口眼歪斜、咽痛等肝經風熱病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黃疸、脅痛、腹脹、嘔逆等肝胃病證;遺尿、癃閉;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習題】
太沖穴的定位是
A.足背,當第1、2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B.足背,當第2、3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C.足背,第1、2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D.足背,第2、3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E.內踝前1寸,脛骨前肌腱內緣凹陷中
『正確答案』C
4.蠡溝(LR 5)絡穴
【定位】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睾丸腫痛、遺尿等婦科及前陰病證;疝氣;小便不利;足脛疼痛。
5.曲泉(LR 8)合穴
【定位】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產後腹痛等婦科病證;疝氣、陽痿、遺精;小便不利;膝髕腫痛、下肢痿痹。
6.章門(LR l3)脾之募穴;八會穴之髒會
【定位】第11肋游離端下際。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等胃腸病證;脅痛、黃疸、痞塊等肝脾病證。
7.期門(LR l4)肝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胸脅脹痛、嘔吐、吞酸、呃逆、腹脹等肝胃病證;奔豚氣;乳癰。
【習題】
期門的定位是:
A.乳頭直下,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B.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C.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D.第11肋游離端下際
E.側腰部,第12肋游離端下際處
『正確答案』B
下列哪組腧穴被稱為“四關”穴
A.內關、外關
B.合穀、太沖
C.曲池、足三裡
D.外關、陽陵泉
E .尺澤、委中
『正確答案』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