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五臟

  五臟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貯藏精氣,並能藏神,因而稱為五神髒。故其生理特點是藏而不瀉滿而不能實

  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一)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主血脈
  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管中運行,流注全身,發揮其營養和滋潤作用。心主血的內涵,是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以輸送營養物質達於全身臟腑形體官竅,維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血液運行與五臟功能相關,但心的搏動泵血作用尤為重要。心臟的搏動,主要依賴心氣的推動和調控。心氣充沛,心陰心陽協調,搏動有力,頻率適中,節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輸布全身。另外,心還有生血作用,即所謂奉心化赤作用。心主血脈的內涵,是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管的舒縮,使脈道通利,血液通暢。心與脈直接相連,形成一個密閉迴圈的管道系統。脈為血之府,營氣與血液並行於脈中,故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心、脈、血三者密切相連,構成一個血液循環系統,其中心的搏動發揮著主要作用,故說心主身之血脈
  2.藏神
  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統率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和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人體之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故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為之心
  心主血脈與藏神功能密切相關。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心血充足則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則能馭氣並調控心血的運行,以濡養全身及心脈自身。
  3.心的生理特性
  為陽髒而主通明。心為陽髒、火髒,在於說明心以陽氣為用,心之陽氣能推動心臟搏動,溫通全身血脈,興奮精神,以使生機不息。心主通明,指心脈以通暢為主,心神以清明為要。
  (二)肺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主氣司呼吸
  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兩方面。
  肺主呼吸之氣,亦稱肺司呼吸。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以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肺不斷地進行體內外氣體交換,吐故納新,促進了宗氣的生成,並調節著氣機,從而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肺要保持其司呼吸功能的正常,除肺陰起著滋潤作用外,主要依賴於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作用。宣發反映了肺氣向上、向外的特點,肅降反映了肺氣向下、向內的特點。因此,宣發的作用重在呼出體內的濁氣;肅降的作用重在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但兩者是相反相成的矛盾運動,生理情況下保持著協調的關係,則氣道通暢,呼吸調勻,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肺主一身之氣,是指周身之氣都與肺密切相關。即關係著宗氣的生成、氣機的調節、輔心行血等三方面。而這三種關係又都是建立在肺司呼吸功能基礎上的。
  首先,體現于宗氣的生成方面,宗氣是人體氣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運化的水穀之精氣與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生成,通過心脈而布散到全身。其中水穀之精氣固然重要,而自然界的清氣尤其重要。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宗氣的生成,也影響著全身之氣的生成。
  其次,體現於氣機的調節方面。人身之氣是運動不息的。氣的運動叫做氣機。氣機的調暢與否,除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外,肺氣的調節作用亦十分重要。肺氣宣通清肅,則臟腑經絡之氣就能隨著肺有節律的一呼一吸而運動不息,並保持調暢。再次,體現於輔心行血方面。全身的血脈雖統屬於心,心臟的搏動,是血液運行的基本動力。而肺對血液的運行,亦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含有水穀精微的血液,從心通過經脈而彙聚於肺,經過肺的呼吸功能進行氣體變換,然後再通過經脈仍回到心,最後輸布到全身。由此可見,血液的運行是心與肺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心氣起著原動力的作用,而肺氣起著輔助的作用。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氣的宣發、肅降作用,能夠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一是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穀精氣中的輕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諸竅,外達皮毛肌腠,以濡養之,並在衛氣的作用下化為汗液排出體外。二是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將水液及水穀精微中的較稠厚部分,向內向下輸送至各臟腑以濡潤之,並將臟腑代謝所產生的濁液(廢水),下輸至腎和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故說肺為水之上源
  3.朝百脈,主治節
  朝,即聚會之意。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過經脈而聚會於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氣體交換,然後通過肺氣的宣降作用,將富含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而輸布於全身。
  治節,即治理和調節。肺的治節作用,主要體現於四方面:一是肺主呼吸,從而使人的呼吸運動有節律地一呼一吸。二是通過呼吸,治理和調節著全身的氣機。三是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因而能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血行)。四是肺的宣肅,治理和調節著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水行)。
  4.肺的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嬌髒:肺為華蓋,位於胸腔,位置最高,覆蓋於五臟六腑之上,又能宣發衛氣於體表,具有保護諸髒免受外邪侵襲的作用。肺為嬌髒,是指肺為清虛之髒,輕清肅靜,不容纖芥,不耐邪氣之侵,故為嬌嫩之髒。肺為邪侵,則應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藥以輕清、宣散為宜。
  (2主宣發與肅降:肺主宣發,是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肺主肅降,是指肺氣具有向內、向下清肅通降的作用。
  肺主宣發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過肺的氣化,排出體內的濁氣;二是將脾所轉輸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布散到全身,外達於皮毛;三是宣發衛氣,調節腠理之開合,將代謝後的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肺主肅降的生理作用,亦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並將宗氣向下布散至臍下,以資元氣。二是將肺吸入的清氣和由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及水穀精微向下布散。三是將臟腑代謝後所產生的濁液下輸於腎和膀胱,是為尿液生成之源。
  (三)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主運化
  運,即轉輸。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有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微(即穀精)和津液(即水精),並轉輸至心肺,布達於全身的功能。
  由於脾所吸收的成分中包括精微和水液兩部分,所以亦常將脾主運化的功能分為兩個方面:一為運化精微,一為運化水液。運化精微,是指在消化飲食物的基礎上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並將其轉輸至心肺而達全身。由於這些營養物質是化生氣血的主要原料,所以又稱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運化水液,是指在消化飲食物的基礎上,吸收其中的部分水液,化為津液,並將其轉輸至心肺。但運化精微與運化水液兩個方面的功能,是密切聯繫而難以截然分開的。因為飲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多屬於液態狀物質,所以在消化、吸收和轉輸過程中,運化精微和運化水液是同時進行的。
  2.主統血
  統,即統攝、控制之意。脾主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之中流行,防止其逸出於脈外的功能。故說: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統攝於血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脾統血的機理,主要是脾氣的固攝作用。由於脾氣能固攝血液,就能將血液控制在脈管中流行,而不致逸出於脈外。其次,與脾陽的關係也很密切。因此,脾氣、脾陽充盛,就能統攝血液。反之,脾氣或脾陽虛弱,則不能統血。這是因為陽虛則大多氣虛之故。
  3.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是指脾氣的運動,以上升為主,具體表現為升清和升舉內臟兩方面。清,指水穀精微。所謂升清即是指脾對於水穀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於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說脾以升為健。所謂升舉內臟,是指脾氣上升能起到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脾胃之間的升降相因、協調平衡,是維持人體內臟相對恒定於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正是由於脾氣的上升,才使機體內臟不致下垂。
  (2喜燥惡濕:與胃的喜潤惡燥相對而言,此特性與脾主運化水液功能有關,脾氣升運的條件,即在於脾體乾燥而不為痰飲水濕所困。故說脾燥則升
  (四)肝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發洩、升發。肝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氣機,使之暢達的功能。氣機,即氣的運動。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依賴於氣的運動。而肝的疏泄功能,對於氣機的調暢,起著重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就可產生種種病變。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代謝,均有賴於氣的推動作用和氣機的調暢。而臟腑之氣的生理活動,亦要依靠肝氣的疏通,方能暢達而有序。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便能夠促進血液營運不休和津液正常代謝。
  2)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分泌排泄: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主要臟器,而肝的疏泄功能,對脾胃的消化起著協助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能調暢脾胃氣機,使脾胃之氣維持其升清與降濁的特點,從而保證正常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肝能分泌與排泄膽汁,膽汁是肝之餘氣積聚而成,有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3)調暢情志活動:情志活動屬於心所主管,但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於氣機的調暢。而肝能疏通氣機,所以肝具有調暢情志活動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則情志活動舒暢,心情開朗,既無亢奮,也無抑鬱。
  4)通調排精與排卵:女性月經的來潮和週期、經量等正常與否,以及男子的排精等,均與肝的疏泄功能關係密切。肝氣暢達,血脈流通,則月經通調,表現為週期、經量均正常。男子精液的貯藏與施泄,以及女子的按時排卵,是肝腎閉藏與疏泄等作用相互協調的結果。由於婦女月經及生育與肝的功能關係密切,所以古人有女子以肝為先天的說法。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其藏血的生理意義,有涵養肝氣、調節血量、濡養肝及筋目、為經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肝臟是人體貯藏血液的主要器官,猶如貯血的倉庫一樣。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是運行不息的,但肝內必須貯存一定量的血液,以應付人體在特殊情況下(如大量失血、劇烈運動以及緊張勞動時)的需要。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恒定的,但是隨著機體活動量的增減、情緒的變化,以及外界氣候等因素的刺激,人體各部分的血量也會隨之而改變。一般情況下,當人體活動劇烈或情緒激動時,則肝臟通過疏泄作用將所貯藏的血液向外周輸布。當人體安靜或情緒穩定時,機體外周所需要的血量相對減少,部分血液便又歸藏於肝,此時肝臟所貯存的血量就相應增加。這種外周迴圈血量或多或少的變化,以及肝內所貯血量相應的或少或多的變化,即是肝調節血量的功能表現。
  肝主疏泄,其用屬陽,又主藏血,其體屬陰,故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
  3.肝的生理特性
  (1肝為剛髒: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肝氣具有木的沖和條達、伸展舒暢之性能,並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以及肝內寄相火,主升易動等,均反映了肝為剛髒的特性。
  (2肝主升發:指肝具有升騰一身陽氣,調暢氣機的作用。由於肝氣有主升發之特性,故其病機以升泄太過為多見,多表現為肝陽上亢或肝氣上逆等病理變化。故又有肝氣肝陽常有餘之說。
  (五)腎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臟腑氣化
  (1)藏精:指腎具有貯存,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故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精,又稱精氣。就其來源有先天、後天之分,故有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腎精的構成,是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後天之精的充養而生成。先後天之精相互資助,相互為用。當機體發育到一定階段,生殖機能成熟時,則腎精又可化為生殖之精以施泄。
  (2)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指腎精及其所化精氣的生理作用。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質。
  人的生長發育情況,可從頭髮、牙齒、骨骼以及生殖功能等方面表現出來。幼年時期,腎中精氣逐漸充盛,頭髮生長快而密,更換乳齒,骨骼生長而身體增高;青年時期,腎中精氣比較充盛,逐漸發育成熟,具有生殖功能,並生出智齒,骨骼長成而達到一定高度;壯年至中年時期,腎中精氣充盛,身體壯實,精力充沛;老年時期,腎中精氣漸少,出現發脫、齒落,形體衰老。總之,在整個生命過程的生、長、壯、老的各個階段中,其生理狀態的不同,決定於腎中精氣的盛衰變化。
  人的生殖器官之發育、性機能的成熟與維持,以及生殖能力,都與腎中精氣密切相關。當人體生長發育至青年時期,腎中精氣逐漸充盛,生殖器官發育漸趨成熟,此時產生一種天癸物質。天癸具有促進生殖器官發育成熟並維持性機能的作用。此時男性產生精子而能排精,女性產生卵子而有月經來潮,開始具有生殖能力,以後青年向壯年過渡,達到發育完全成熟。這種性機能與生殖能力,一般維持到中年以後,至老年時期,腎中精氣漸少,生殖功能遂減退,以至消失。
  (3)推動和調節臟腑氣化:臟腑氣化,是指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推動和調控著臟腑形體器官的功能,進而推動和調控著機體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與能量相互轉化的功能活動。腎氣由腎精所化,腎精、腎氣及其所分化的腎陰、腎陽在推動和調控臟腑氣化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腎陰具有涼潤、寧靜、抑制、凝結等作用。腎陽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宣散等作用。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源,故說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陽充盛,腎陰充足,臟腑形體官竅生理功能正常,臟腑氣化才能得以正常發揮。
  2.主水
  腎主水,是指腎氣具有主司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腎氣對參與水液代謝的臟腑的促進作用:機體水液的吸收、輸布與排泄,是在肺、脾、腎、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等臟腑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而腎氣及腎陽、腎陰對水液代謝過程中各臟腑的氣化功能,尤其是脾肺之氣的運化和輸布,具有重要的促進和調節作用。
  (2)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尿的生成和排泄,是人體水液代謝的重要環節。只有腎陰腎陽正常而協調平衡,腎氣的蒸化和推動作用發揮正常,輸於腎或膀胱的水液才能升清降濁,或重新參與水液環流,或化生尿液和排出尿液,方能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
  3.主納氣
  腎主納氣,是指腎氣有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腎的納氣功能,實際上是腎氣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從而有利於清濁氣體的內外交換。故有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等說法。
  4.腎的生理特性
  主蟄守,指腎具有潛藏、封藏、閉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納氣、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體現。故有腎以閉藏為職之說。守,即守位,是指腎中相火(即腎陽,又稱少火),涵斂于腎陰之中,潛藏而不露,以發揮其溫煦、推動等作用。
  
  二、五臟之間的關係
  (一)心與肺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氣,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與肺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運行與呼吸吐納之間的協調關係。心肺相互協調,則保證氣血正常運行,維持機體各臟腑組織的新陳代謝。
  宗氣具有貫心脈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從而加強了血液運行與呼吸吐納之間的協調平衡。因此,積於胸中的宗氣是連接心之搏動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環節
  (二)心與脾
  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統血。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為用及血液運行方面的相互協同。
  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脾以維持其運化功能。水穀精微經脾的轉輸升清作用,上輸於心肺,貫注於心脈化赤而為血,故脾主運化,又為氣血生化之源。
  (三)心與肝
  心主行血而肝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心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行血與藏血,以及精神情志的調節兩方面。
  心主行血,為一身血液循行之樞紐,肝貯藏血液並調節血量,兩者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心藏神而主精神、意識、思維及情志活動。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調節情志,心肝相互為用,共同維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動。
  (四)心與腎
  心與腎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為心腎相交的生理關係,主要從水火既濟、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來闡發,強調維持心腎之間的水火,陰陽、精神的動態平衡。
  水火既濟:心位居上,心火(陽)必須下降於腎而使腎水不寒;腎位居于下,腎水(陰)必須上濟心陰,制約心陽,使心火不亢。心與腎之間的這種水火升降、互濟互制,維持了兩髒之間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
  精神互用:心藏神,腎藏精。精能化氣生神,為氣、神之源;神能控精馭氣,為精氣之主。故積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君相相安: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命火)。命火秘藏,則心陽充足;心陽充盛,則相火亦旺。君相安位,則心腎上下交濟,心陽、腎陽旺盛而正常。
  (五)肺與脾
  肺與脾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在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方面。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氣。脾主運化,化生水谷精微,並進而化為穀氣。清氣與穀氣在肺中匯為宗氣。宗氣與元氣再合為一身之氣。故一身之氣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宗氣的生成。人體的水液,由脾氣上輸於肺,通過肺的宣發肅降而布散周身,並下輸腎和膀胱。肺脾兩髒協調配合,相互為用,是保證津液正常輸布與排泄的重要環節。
  (六)肺與肝
  肺與肝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在人體氣機的升降調節方面。肝氣以升發為宜,肺氣以肅降為順。肝升肺降,相互制約,相互為用,升降協調,對全身氣機的調暢、氣血的調和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七)肺與腎
  肺與腎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在水液代謝、呼吸運動及陰陽相互資生等方面。肺主行水,為水之上源;腎主水液代謝,為主水之髒。肺腎之氣協同作用,保證其體內津液的正常輸布與排泄。肺主氣而司呼吸,腎藏精而主納氣。在人體的呼吸運動中,肺氣肅降,有利於腎的納氣,以維持呼吸的深度。腎精、腎氣充足,攝納有權,亦有利於肺氣的肅降。故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此外,肺腎陰陽,相互滋生,亦有重要意義。
  (八)肝與脾
  肝與脾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在飲食物消化過程中疏泄與運化的相互為用和血液運行中藏血與統血的相互協調方面。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協調脾胃升降,並疏利膽汁,泄於腸道,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和水穀精微的吸收與轉輸。脾氣健旺,氣血生化有源,肝體得以濡養,亦有利於肝氣疏泄功能的發揮。肝藏血,調節血量,脾能生血,並統攝血液。肝脾相互協作,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
  (九)肝與腎
  肝與腎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肝腎陰陽相互滋生和制約等方面。
  精血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皆由水穀精微所化生和充養。且相互資生,故曰同源而互化。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腎主封藏。兩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疏泄與封藏,相反而相成,以調節女子的月經來潮、排卵和男子的適時排精。
  肝腎陰陽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約:腎陰腎陽為五臟陰陽之本。腎陰滋養肝陰,共同制約肝陽,以使肝陽不亢。腎陽資助肝陽,共同溫煦肝脈,以防肝脈寒滯。兩髒陰陽互制互用,以維持肝腎之間的協調平衡。
  (十)脾與腎
  脾與腎的生理聯繫,主要表現在先天與後天的互促互助關係,以及水液代謝的互用方面。脾主運化水穀精微,化生氣血,為後天之本;腎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本原,為先天之本。先天溫養激發後天,後天補充培育先天,則脾腎健旺充盛,身體方能健康。脾運化水液,須賴腎氣的蒸化及腎陽的溫煦;腎主水液代謝,又賴脾氣及脾陽的協助和制約(即後天養先天和土能制水)。脾腎兩髒,相互協同調節,共同主司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
  
  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五時的關係
  (一)五臟與五體的聯繫
  五體,指脈、筋、肌肉、皮膚、骨五種組織器官,也稱為形體它們與內臟之間的關係,從總的方面來說,任何一種組織器官大都與多個內臟有關,而任何一個內臟又都與不同形體有關,然就其主要聯繫而言,即《素問》所謂的五臟所主。具體聯繫是: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
  (二)五臟與五官九竅的聯繫
  五官,指耳、目、口、鼻、舌五種器官。耳、目、鼻各有兩竅,口和舌合為一竅,再加前陰、後陰二竅,共為九竅。
  內臟與五官九竅之間的關係,亦比較複雜。就其主要聯繫而言,《內經》稱之為五臟開竅。即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于二陰。又說腎在竅為耳。意即某一髒與某一官竅之間存在著對應的聯繫。但實際上遠不止這種單一的聯繫,而是每一官竅都與多個臟腑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三)五臟外華
  華,光彩的意思。五臟深居體內,而其光彩,即正常色澤,可顯露於體表的某些部位或組織。如其華在面,肝其華在爪,脾其華在唇四白,肺其華在毛,腎其華在發這是五臟與體表某些部位或組織的重要聯繫,在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四)五臟與五志的聯繫
  人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尤其與五臟的關係更為密切。中醫學認為,人們對於外界環境的刺激所引起的情志變化,是由五臟的精氣所化生,故一般將喜、怒、思、悲、恐稱作五志,並分屬於五臟。即喜為心志,怒為肝志,思為脾志,悲為肺志,恐為腎志。五志雖分屬於五臟,而統領五志者為心。因為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動,而情志活動亦屬於精神活動,所以心能統領五志。由於肝主疏泄,能調暢情志,故與五志的關係亦很密切。
  (五)五臟與五液的聯繫
  五液,指汗、涕、淚、涎、唾。五液與五臟密切相關,《素問》稱其為五臟化五液。具體聯繫是:心在液為汗,肺在液為涕,肝在液為淚,脾在液為涎,腎在液為唾。
  (六)五臟與五時的聯繫
  五臟與自然界四時陰陽相通應。肝應于春,心應于夏,脾應于長夏(夏至到處暑),肺應於秋,腎應於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adon 的頭像
    buadon

    舊人文與新醫學

    bua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